河南省内乡县衙博物馆有一副楹联很有名,世代流传。这副楹联是这样写的:“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,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。”它以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,将亲民爱民、执政为民思想真情吐露,凝结着开明人士对“官民”内涵的思考与判断,体现了他们在“官民”理念上的辩证与统一、“官民”属性上的平等本质、“官民”目标上的一致与共进。
上联里的“地方全靠一官”,道出了为官理政的事业观、工作观、责任观,指出了做官应不计个人荣辱得失,必须忘我、勤政、廉政、无私奉献,恪尽职守,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。
“地方全靠一官”,这是一种心理认同、使命认同、权力认同、担当认同的以民为本的“民本观”,来源于民本意识、公仆意识、勤务员意识、普通一兵意识、孺子牛意识、甘当人民儿子意识的以民为天的“人民至上观”;来自于“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,权为民所用”的“用权观”;发自于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以人民为血脉生存的“鱼水观”。官员在一个地方供职,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发展,社会能否稳定和谐,人民能否安居乐业,幸福指数能否年年提高,是其政绩的主要方面。只有一心为民、一切为民、一生为民,繁荣一方经济、造福一方百姓,万民乐业、万象更新,官为民,民养官,官民一体,才是一个万民称颂的“地方官”。
下联里的“自己也是百姓”,讲出了为官理政的“民本观”,与古人的“圣人恒无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”相吻合,与“夫民者,国之根也,诚宜重其食,受其命”相一致;与毛泽东所讲的“我们一切工作干部,不论职位高低,都是人民的勤务员”相契合;与邓小平同志称自己是“人民的儿子”相通融;与习近平同志所说的“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”相贯通。
共产党的“官”都是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;我是人民一分子、我是人民一公仆、我是人民一代表;当官应当不像官,像民、是民。党员干部既是官又是民,强调的是官民关系。当官没有民本思想、人本意识、百姓本色、群众情结,是当不好官,也难以为民执政的。失去了人民的本色,就不是共产党的官。“官系公仆,民乃主人;官德至上,无我有民”。彭德怀说:“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,而不是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,称赞我们,抬高我们,害怕我们。”当官者吃百姓饭、穿百姓衣,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。说白了,当官者,也是一介平民,没有老百姓的养育,没有“地气”之力、民力之助,何来能力、官位、权力?对老百姓的恩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,对老百姓的情感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化,与老百姓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疏远。达到了这个境界,无论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,还是对自己的成长,都善莫大焉。
古人云,“欺人如欺天,毋自欺也;负民即负国,何忍负之”,“治菊潭,一柱擎天头势重;爱郦民,十年踏地脚跟牢”,“为政不在言多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当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”。楹联中的“莫说百姓可欺”,讲明了地方官员的核心职责是让人民过上幸福日子。为此,必须与人民群众一块干、一块苦、一块甜,绝不能当官做老爷,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;“莫说百姓可欺”,讲明当官者只能以“百姓之心为心”,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、困难为困难,尽职尽责为百姓谋福祉,而绝不能不顾人民死活,奢侈淫逸,铺张浪费,贪污腐化,更不能一朝权在手,便把利来谋;“莫说百姓可欺”,要求当官者不能搞上智下愚那一套,不要以为百姓生活在基层,没文化、少知识,愚昧无知。当官就要为民做主,对百姓不骗、不哄、不坑、不害、不欺,全力保护百姓权利、权益、民主,做到公平正义,这才是从政者应取的立场、态度、情感、观点。
把楹联中的“地方全靠一官”、“自己也是百姓”、“莫说百姓可欺”三者结合在一起,就铸成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为民观、工作观、政绩观;体现了党的宗旨、反映了党的群众立场、折射了党的群众路线;诠释了百姓情结、人民内涵、群众理念。在这里,“地方全靠一官”,指明了为官者的职责;“自己也是百姓”,讲明了人民公仆的本色;“莫说百姓可欺”,阐明了当官的品德;把责任、本色、品德统一起来、一致起来、相互作用起来,构成了党员干部最基本、最本质、最规范,也是最全面、最崇高、最一体的政治素质、思想素养、作风表现的要求和定位、定格。只有三者统一,党员干部才能怀揣真情,走进群众、深入生活,融在一起、团结奋斗,党群之间才能鱼水相依、水乳交融、血肉相连。如此,社会和谐、大局稳定、全面小康、梦想成真、民族复兴才能指日可待!